5月24日,作为2016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名列第三的,我院药事管理本科新专业学士学位授权增列专家评审会隆重举行。评审专家组由中国药科大学商学院教学院长丁锦希教授任组长,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处长王友国教授,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学院长孔令东教授,南京医科大学药事管理教研室主任李歆副教授,赛诺菲投资有限公司苏皖地区人力资源总经理徐琳琳组成。我校黄桂成副校长、教务处徐俊良副处长、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田侃院长、姚峥嵘书记、徐爱军副院长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师代表、学院办公室教学行政人员、学生代表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徐俊良副处长和丁锦希教授共同主持。

专家评审会现场

黄桂成副校长致辞

专业负责人田侃教授现场汇报
黄桂成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致辞,对各位专家百忙中来我校指导本科专业建设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简要回顾了我校参与审核评估的总体情况,以及药事管理专业的建设开办情况。随后,专家组听取了药事管理专业负责人田侃教授的评估汇报,并召开了教师、管理人员和应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依次审阅了学位授权增列的申报材料、相关教学文件、实地考察了药事管理教研室与专业实验室。

评审专家组组长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教学院长丁锦希教授

评审专家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王友国处长

评审专家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孔令东副院长

评审专家南京医科大学药事管理教研室李歆主任

评审专家赛诺菲投资有限公司苏皖地区人力资源总经理徐琳琳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专家组对我校药事管理专业建设所开展的卓有成效工作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专业建设成效已达到学士学位授权要求,并对继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评审组专家实地考察实验室与卷库设置

专家组实地考察教研室并召开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
最后,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田侃院长对专家组的莅临指导再次表示感谢。田院长表示我校药事管理专业虽然在建设初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中医类院校中也名列前茅,但是专业建设的道路任重道远,学院一定会以此次专业评审为契机,以兄弟院校为学习对象,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保持现有的专业特色的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手段,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